1928年,人类开始使用抗生素,为了治疗疾病;至今,现代西医-医疗体系完全离不开抗生素。大约是1950年左右,养殖中开始用抗生素。据2012年数据,中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产值大约30个亿,养殖中治疗用大致300个亿。最近几年的数据,或许不会差太多?
为什么现代养殖离不开抗生素?
内因:最近数十年,畜牧选育技术越来越深入,已经对控制性状的基因各种下手,而长得快总是更重要的,抗病基因不怎么被重视。
外因:现在商业饲养管理模式,同样是长得快更重要,单位总产量更重要,无论是设备、营养、管理,等等,定位就是肉类加工厂( 鸡 猪 ),而不是鸡生理常态。
内因是有缺陷,而外因的配合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,结果就是疫病常发。治病?相对而言,抗生素还是更有性价比,尤其是以前。
对此,短期看,替代抗生素产品的使用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;长期看,寻找不用长那么快的商业养殖模式或许是更重要的选择。
这就引起了连锁反应:
促长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退出历史舞台,养鸡场很可能出现:
鸡苗弱雏比较多;腺肌胃炎高发,鸡群出现老少三代;肠道病多发,拉稀过料;后期的瘫痪、气囊炎比较多。
作为自养场、规模化场要做的事情:
第一,提高机体免疫力,第二,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,第三,平衡正常菌群的肠道占位,第四,促进鸡群采食量,促生长。
养殖场的鸡需要得到这些帮助:
补气养血,强肾健脾,滋养肝肾,降低弱雏的伤亡率,增强鸡群均匀度。生物脱霉,通过酶和菌,改善肠道消化功能,提免疫力,保护肠道淋巴免疫器官,降低体内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流失。
通过以上保健,能实现:
第一,降低弱雏的伤亡率。第二,改善肠道。第三,鸡群的均匀度好,鸡好养。第四,降低气囊炎的发病率。第五,针对心包积液、安卡拉的发病率比较低。
一般建议鸡场走保健思路:
别的,你没有好的办法。霉菌毒素解决不了,病毒的变异也解决不了,饲料添加剂的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也解决不了,所以养鸡场要走保健思路。 |